地处北京市西北的京畿门户张家口市,是河北省乃至中国长城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从燕山山脉到阴山余脉,绵延逶迤的长城盘踞在这座冬奥之城。关山之下,一群人默默守护着一方文明。如今,长城脚下看冬奥,勾勒出这座冬奥之城的“守”与“变”。
张家口境内修筑长城总长度约1804千米,其中,早期长城(明代以前长城)累计修筑长度约1084千米,占河北省早期长城总长度的90%。从战国时期至明代的长城遗迹遍布张家口各县区,长城的建筑结构和建筑形制在这里最为多样,被誉为“历代长城博物馆”。
清晨,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门”的大境门,门楣上“大好河山”四字被朝阳映照得格外醒目。张家口市桥西区元宝山村村民岳富亮拿起登山杖,开始一天的长城巡查工作。
岳富亮是张家口长城沿线村庄400多名长城保护员之一。长城保护员工作内容重复枯燥,须对所辖范围内的长城遗迹进行日常看护,记录下长城因自然及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坏情况,并上报文物保护部门,排除安全隐患,同时劝阻不文明现象。
绵延6公里的明长城是岳富亮一天的巡查对象,3个小时,大多数时间只有他一人孤独地穿梭在山间。“从小生活在长城脚下,我对长城有着特别的感情。”岳富亮说,有时遇到雨雪天气,他也会“再爬爬,再看看”。
相比长城保护员,当地文保部门担负着更加繁重的任务。2012年5月,长城保护专业机构——张家口市长城保护管理处设立,专司全市长城保护管理工作。
“早些年,外界对张家口地区早期长城认知有限,造成了人们有保护长城的心,却缺乏专业知识。”张家口市长城保护管理处副处长常文鹏说,成立伊始,他们就立足张家口市实际,研究制定了《全市长城定期巡查制度》,将长城的定期巡查纳入日常工作。
9年间,常文鹏和同事们的足迹丈量了张家口约四分之一的长城遗迹。别人眼中外观相差无几的长城,在他们眼里却极具独特性:不同于砖石长城,张家口长城几乎未经人为修缮,集纳了干插石垒、土夯等建筑形式,保持着最古朴的原汁原味。
常文鹏称,他们建立了专家年会制度,将一批来自民间的专家学者聘为特约研究员,并于每年定期召开年会。当地还先后出台了《张家口市文物保护管理实施办法》和《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对长城管理的通知》两个法规性文件,将长城保护工作列上政府议事日程。
随着长城保护与文化挖掘日益受到重视,各方力量在守护中传承,大境门长城、万全右卫城、涿鹿马水口长城等一大批历史遗迹渐渐被世人熟知。
伴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河北正积极谋划打造一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示范性项目。其中,就包括张家口大境门长城和崇礼长城。
“作为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举办地之一,崇礼拥有丰富的长城遗迹资源,将打造‘长城脚下冬奥会’精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常文鹏认为,这将为张家口提供一个吸引世界各地游客、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窗口。
此外,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境门段将打造“守望和平、开放融合”明德口街长城文化核心展示园、西太平山长城保护主题展示带和来远堡特色展示点,重点展示张家口长城文化蕴含的边塞文化、商贸文化和民族融合文化内容,突出展示大境门作为万里长城和万里茶道唯一交汇点的特征。
“随着冬奥会热度攀升,那些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古长城将向世人揭开神秘面纱。”常文鹏相信,长城保护虽不易,但长城文化与冬奥文化的交融,将共同勾勒出张家口文化的变迁。(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