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育频道 > 冬奥进行时 > 最新资讯

百年工业遗存插上科技翅膀 在冰雪赛道上继续奋勇争先

来源: 长城网  
2021-11-13 18:03:51
分享:

  从100天、90天,再到如今的80多天,位于中车二七国家冰雪运动科训基地体能馆的倒计时牌,时刻提醒着匆匆进出的每一个人,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我第一次来这里是2019年3月,因为是老厂房改建,速滑馆还基本上是一个框架,体能馆也处于工地状态。”北体大冰雪运动运营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科技工作部副总监冯佳鑫说:“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整体速度非常快,速滑馆在9月就投入运营,训练设备国内领先,建设速度快,科技含量高!”

  这里曾是中国速度的象征,这里曾研制成功新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车,被誉为“新中国的火车头”,始建于1897年的北京二七机车厂在我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史上刻下了太多值得铭记的时刻,当然在新时代也面临着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的时代课题。伴随着首都非核心功能的疏解,2018年公司转型、工厂外迁,在原有的工业遗存上,中车二七国家冰雪运动科训基地的建成运营让“奋勇争先、一往无前”的火车头精神在冰雪赛道上继续发扬光大。该基地由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公司和北京体育大学三方联合建设,运营主体为北京体育大学。

  “最开始我是一周来一次,每周变化都特别大。从2019年7月开始,我们天天过来上班,每天进入冰场,感觉都不一样。冰场从8月底开始建设,9月初就铺满了真冰。这是亚洲第一个采用二氧化碳制冰的速滑馆,也是北京第一个速滑馆,顶层1.5万平方米的钢结构网架采用同步吊装技术,在地面组装完成后由18台吊装机同步吊装完成,获得了中国钢结构金奖。”冯佳鑫说,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从空厂房变成如此漂亮的、具备高科技含量的场馆,令人非常震撼。速滑馆安装的智能训练系统,能够让运动员的冰上训练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在运动员训练时,通过给运动员佩戴芯片,可以实时监测运动员的速度、滑行距离,摄像头可以对运动员自动追踪。训练结束后,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形成不同的数据输出模式,实现数据可视化。”除此之外,基地还配备有奥运级别的计时计分系统,由冬运中心的科技保障人员、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老师以及基地运营人员共同操作,在今年已经保障了大大小小近10场比赛。“运动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能够在我们基地实现以赛代练。”

  由于国内冰雪运动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以前很多冰雪项目的国家集训队,需要长期驻扎在国外训练,不仅成本高,训练保障特别是科研保障非常受限。“我们现在这个基地是吃住训练科研全面配套,能非常好地贴合实际需求,而且可以针对队伍的新需求予以实时解决和保障,这里不仅是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在国内的大本营,其他很多队伍都非常喜欢这里。今年上半年有30支左右的队伍来这里做过调训,进行体能测试。体能馆的科技含量很高,配备了国内非常领先的体能训练设备、专项训练设备,还有体能测试区。此外基地还建有康复中心、滑雪风洞实验室、综合风洞实验室以及两个六自由度训练馆,成功地将航空航天领域的六自由度模拟平台引入体育行业,实现模拟训练,比如夏天可以模拟雪上训练。综合风洞场馆可进行运动的风阻测试和研究,比如运动员的姿态减阻、团体项目的编队减阻以及体育装备减阻,通过改善空气阻力,提升运动表现。”冯佳鑫说,除了各种高科技设备之外,冬运中心和北京体育大学在科技人才的配备上都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所以从硬件到软件,目前基地的功能都是比较强大的,而且整个基地拥有比较长远的发展规划。在北京冬奥会之后,服务冬奥新周期以及夏奥项目的备战依然是基地的一项重要职责。同时这里还是北京体育大学的重要科研教育平台,将会承担很多教学科研重任。另一方面我们还会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社会功能与公益属性,结合北京体育大学的师资力量,开展冬季运动专业人才培训和对外运营,推动冰雪相关产业链的深度发展。”

  如同这个从百年工业遗存上迅速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冰雪科训基地,包括冯佳鑫在内,很多人在陪伴基地和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过程中,也见证了这个领域的迅速成长。“我们很多人都是因为这一次冬奥备战才第一次接触到冰雪运动,从扩面、固点、精兵,再到现在的冲刺,我们真的很有幸全程经历了。1980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上只参加了18个小项,而这一次北京冬奥会我们要努力在109个小项实现全项目参赛。见证中国冰雪运动飞速发展的这么一个阶段,这是何其荣幸!”冯佳鑫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多项目的国家队从无到有,在申冬奥成功后才开始建立,在这些年里看着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一天天减少,看着每天运动员们在冰场上挥洒汗水,刻苦训练,我相信所有的艰苦努力终将有所收获。作为保障人员,看到我们的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勇争先,为国争光,那将是尤为幸福的时刻!”(来源:中国体育报)

关键词:冰雪,赛道,场馆责任编辑:裴少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