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育频道 > 冬奥进行时 > 最新资讯

新冬奥·现场丨百年“首钢园”华丽转身,唱响“冰与火之歌”

来源: 长城网  
2021-10-26 15:31:40
分享:

  深秋的北京,天朗气清,满树黄叶,如画卷一般。“半厂山水锦花地,十里钢城碧云天”,长安街沿线的最西端,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简称首钢园区)迎来了最美的时节。

  这里,曾是钢花四溅、钢水奔流的炼钢厂,如今却变成了造冰制冷、时尚惊艳的冬季运动中心。一度沉寂的“十里钢城”变身充满活力的运动“首钢园”,北京冬奥倒计时百天之际,本报记者前往首钢园实地探访,看一阙动人的“冰与火之歌”如何在这里唱响。

图说:百天后,“冰与火之歌”将在这里唱响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另类奥运“遗产”

  驱车穿过“合力之门”新首钢大桥,进入如公园一般的首钢园区。高耸的炼钢炉、整齐的厂房、曲折的管道掩映在黄褐色的树丛中,浓厚的工业风平添几分沧桑大气之美。

  据悉,首钢园区是在原首钢石景山厂区北区上开发建设的,是中国第一家以钢铁工业文化遗存为特色的主题文化园区。首钢始建于1919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近代钢铁企业之一,是中国工业发展史和中国冶铁史的重要代表。

  首钢也是一份另类的奥运“遗产”,从来没有一个企业像首钢这样,与奥运结下如此深厚的不解之缘。

图说:首钢园区里的冬奥公共雕塑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18年前,为了首都的碧水蓝天,为了2008北京奥运会,首钢毅然实施史无前例的钢铁大搬迁;10多年后,奥林匹克再一次选择了北京。2016年5月13日,位于首钢老厂区的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地首次向媒体开放——首钢继2008年奥运之后再次与奥运结缘。沉寂多年的首钢老厂区悄然苏醒,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运储铁矿石的料场改建和新建成为2022北京冬奥组委的办公区,昔日的老厂房成了北京冬奥会的大本营。从夏奥到冬奥,"首钢园"与奥运铸就深厚的不解之缘。

  图说:冬奥组委会大楼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走在"首钢园",这里的一切被时间烙上了深深的印记。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室的正对面,是巍峨挺立的三高炉,这个2500立方米的钢铁巨人曾是首钢典型的生产线,是一座“功勋高炉”,见证了工业文明曾经的辉煌。凭借错综复杂的内部钢架、高大宽敞的空间和工业流程装置,如今的三高炉变得时尚华美,散发出极强的工业艺术气息,并变身为召开各类发布会的时尚秀场。夜晚的三高炉通体点亮红色灯光,仿佛炉中又充满了铁水——让人感叹,中国体育的钢铁之躯正在这样炼成。

  图说:首钢园区保留了炼钢设备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漫步在首钢园区,满眼尽是钢筋水泥混凝土组成的巨型机械与建筑,如置身“钢铁森林”。从喧嚣到静谧,岁月流逝,唯独奥运记忆的年轮在这里不断沉积。

  北京冬奥“大脑”

  行走在首钢园区,不时可见五环标志、运动雕塑等奥运元素。被誉为北京冬奥的“大脑”,“首钢园”如今正承载着北京冬奥的筹办工作。

  图说:首钢园区里的冬奥雕塑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首钢园区的西南部分是如今北京冬奥的核心区域。距离冬奥组委不远处的国家冬训中心,原来是首钢自备电厂的精煤车间和车站用房,现在已变身为冰壶馆、花样滑冰馆、短道速滑馆和首钢冰球馆,全部投入使用,被首钢人昵称为“四块冰”。备战冬奥的关键时期,包括中国短道速滑队等大部分国字号队伍,都驻扎在此,进行日常训练。

  往南走,另一片开阔水域群明湖畔,4座巍然矗立的冷却塔旁,是造型奇特的首钢滑雪大跳台。从远处看,大跳台好似一条“飞天”的飘带,而在夜幕降临时分,灯火璀璨的大跳台远看又如同一只华美的水晶鞋。这是2022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内首个完工的新建场馆,将在此举办跳台滑雪比赛项目。冬奥会后它将成为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场馆,成为专业体育比赛和训练场地,面向公众开放。

  图说:首钢滑雪大跳台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泛黄的秋叶步道尽头,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展示中心”迎接着一批批热情的观众,这里展示世界冬奥发展历史,中国冰雪健儿取得的成绩,中国悠久冰雪运动历史以及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情况。

  展示中心将现代化展示手段与工业遗存保护高度融合,利用原工业遗存“水塔”的弧度空间环境,经数字影像技术“活化”了清代乾隆年间的《冰嬉图》,再现中国悠久的冰雪运动历史。观众还可通过由工业遗址支撑柱改造的7个多功能柱屏,看到北京冬奥会的展示内容。

  图说:冬奥展示馆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来自人大附中的一群中学生在展馆门前拍照,谈及百天以后的盛会,年轻的脸庞上满是期待,冰雪运动已成为他们日常运动选择的重要一项,“雪季马上开始了,我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曾经的钢铁洪流,未来的冰雪奇迹,汇集于眼前的这方天地,昔日的辉煌与明日的朝气在这里碰撞。(新民晚报记者 厉苒苒)

  记者手记丨开辟新路

  走在“首钢园”,偶遇一群昔日的首钢人故地重游。站在三高炉边上,一位昂首挺胸留影的中年男子告诉同伴:“当年我就在这里工作。”

  10多年前的首钢人恐怕想不到,他们工作生活过的那块地方,会再度和奥运结下深深的情缘——曾用来储存炼铁原料的筒仓,华丽转身为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曾辛勤工作过的精煤车间,摇身一变成了国家队冰上项目训练基地……

  图说:首钢园里保留的炼钢设备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更多的首钢人,则和眼前的“首钢园”一样,为了奥运,开辟人生新路。

  曾经的轧钢工刘师傅,如今是“首钢园”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的制冰师。工作24年,3次转岗,最后与冰结缘。制冰、扫冰、打点、修冰……如今的刘师傅和他所在的制冰团队,已多次参与重大赛事制冰保障工作。从热力逼人的钢铁初轧车间到寒气逼人的冰场,4年的“冰上生涯”点燃了这位老钢铁工人心中的“火苗”。

  因奥运而转身,北京冬奥为首钢人和“首钢园”带来了重新出发的契机与展现自我的舞台。而这种机缘改变,也发生在这座城中的角角落落——“首钢园”其实是一个缩影,它的背后,是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底蕴以及中国对于奥运再度回归的喜悦和欢迎。

  图说:冬奥特许纪念品商店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自2017年8月来这里考察之后,就时时把首钢老工业区挂在嘴边,首钢的变化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成为这里的“头号粉丝”。将“首钢园”作为北京冬奥组委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节俭办奥理念的典范,称之为“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范例。巴赫以此向世界发出倡议:“有机会一定要去北京看看”。(来源:新民晚报 厉苒苒)

关键词:冬奥,首钢,冰雪责任编辑:段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