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一角。实习记者 麻晨晨 摄
长城网讯(记者 胡惠玲 实习记者麻晨晨)从留村一位普通体育老师到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主任;从最初的5张水泥乒乓球台子到拥有国际一流、设施齐全的4个现代化训练馆;从破庙、粮站到环境优雅的“国球”大本营……
26年来,这里走出了邓亚萍、王楠、刘国梁等数十位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共夺得世界冠军70多项(次)、奥运金牌26枚和多枚银牌、铜牌。把这些点滴串联起来,就是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前主任王庆广,几十年如一日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王庆广被誉为“走在世界冠军前面的人”当之无愧,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挚爱的乒乓球事业。
基地前主任王庆广。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供图
不忘初心 传播自强之音
时间追溯到40年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乒乓外交”引起世界瞩目,人们把乒乓球亲切地誉为“国球”。在国球精神鼓舞下,1971年初,身为留村小学体育老师的王庆广,在留村建起“留村小学乒乓球运动队”,球队共有安增荣、张进利、王素梅等8名队员。
商品粮、非农业,这个词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也许觉得陌生。但是,对于当时的农村孩子们来说,确是人生的一次重大机遇。把留村体校的学生培养成国家有用的人才,是王庆广最大的心愿。“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当时的生活非常艰苦,所以我就想怎么才能改变村里孩子们的命运。”他坚信,农村的孩子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差,打乒乓球可以让孩子们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可以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当时的训练非常苦,训练设施异常简陋。大树底下只有一张木制的乒乓球台子,上面还补着几个窟窿;另有五六张用水泥砌起来的简易台子,在台面中间两侧各放一块砖头,架一根竹竿,就形成了“球网”;一双球鞋穿不了多长时间就露出脚趾头,为了省鞋,夏天队员们就光着脚丫打球;使用的球拍都是王老师手工锯成的纯木头板。当时球队消耗最大的是乒乓球,由于没有经费买球,王庆广经常骑着自行车到20多里地之外的河北体工大队捡人家扔掉的报废球。
“每次王老师捡球回来,我们都特别高兴,抢着拿脸盆倒热水泡球。经热水一泡,球瘪的的地方就鼓起来,我们就可以接着用。”回忆往事,原留村小学乒乓球运动队队员成秀玲非常感慨。
到了冬天,不少孩子的手脚都冻出了疮。王庆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休息之余,他就到学校后面的麦子地里拔麦苗,用铁锅熬麦苗水,让孩子们用麦苗水洗手脚,以缓解冻疮的疼痛。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王庆广带领孩子们咬牙坚持。
“夏天好歹还有个树荫,冬天就惨了,手脚全冻了,肿得像面包。打一会儿球,脚暖和了,冻伤的部位又疼又痒,难受极了。没有别的办法,两只脚互相蹭蹭,接着练下去。”说起当年的经历,今年57岁的原留村小学乒乓球队队员安增荣记忆犹新。
为了尽快提高队员的水平,王庆广还不辞辛苦到市里、省里拜请名师到留村小学上课。在王庆广的盛情邀请下,包括全国著名教练员李平之,省体工队教练刘文清、王蕴详、桑志敏在内的多名优秀教练员都曾来到留村小学,给队员传授先进的技战术打法。
张怡宁出征奥运会的时候,王庆广前来送行,期待她凯旋归来。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供图
天道酬勤。1975年春,石家庄地区在距正定县留村小学100多公里的高邑县西富村举行少年乒乓球比赛。由于筹不到经费,王庆广就和另外一名教练带着十多名小选手,用两辆平板车拉着行李、球拍、水壶,带着大饼、咸菜、窝窝头,徒步走了3天前往参赛。就这样,孩子们依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几乎包揽了所有项目的冠军。不俗的表现,让留村小学乒乓球队脱颖而出。此后的十多年里,王庆广带领这个乡村小学的乒乓球队,曾多次代表县里参加省地乒乓球比赛,夺得120多枚地市级以上比赛金牌。
1986年,在正定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王庆广用借来的15万元建起留村体校城关镇分校;3年后,他又筹集75万元,建起第一个乒乓球训练馆,正定乒乓球业余体校正式诞生。
走在世界冠军前面的人
机遇不期而至。1990年秋,应邀来给河北省乒乓球业余教练学习班讲课的国家队女队主教练张燮林偶然发现了这片环境清幽、场馆簇新的院落。当时,张燮林试探性地表示,这片地儿他挺喜欢的,带国家队来集训行不行。王庆广一听很是兴奋,立马答应下来,“当然可以了,你说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为了达到国家队封闭训练的硬件标准,王庆广根据张燮林的建议,专门到石家庄市请来专家,对训练馆的灯光、地面和食堂等进行设计和改造。
北京奥运会表彰大会前夕,王庆广在人民大会堂前和刘国梁合影。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供图
1992年5月,张燮林率领国乒女队来到正定体校封闭训练一个月,之后出征巴塞罗那奥运会,邓亚萍和乔红一举夺得了女子项目的两枚金牌,为国家赢得了荣誉。3年后,蔡振华率领国乒男队在正定基地集训后,在天津世乒赛上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1995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中国乒协正定国际培训中心”。
据统计,基地自1992年建成以来,先后圆满完成了国家乒乓球队大赛前的封闭训练任务近30次。在基地训练后出征国际乒坛捧回的世界冠军杯共71项(次),邓亚萍、王楠、张怡宁、李菊、乔红、刘伟、杨影、乔云萍、孔令辉、刘国梁等都是在这里训练后出征获得世界冠军,因而正定基地被称为培养世界冠军的“摇篮”,基地被国家乒乓球队誉为“福地”。
现代化的训练馆内,基地运动员在训练。实习记者 麻晨晨 摄
“福地”的美誉是王主任带领大家干出来的。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的工作人员说:“王老经常对我们说,不能像大宾馆那样管理,要让运动员感觉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天冷了,就烧好暖气;天热了,就多送点冷气。运动员累了一天回到房间,衣服愿意随便一扔就扔,没那么多规矩。运动员们到了这儿,就是要让他们觉得随便、亲切、自然、舒服!”为了确保运动员的身体健康,王庆广组织基地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对餐厅的餐具、房间的被褥进行全面消毒,专门到定点商场购买各种饮食用品;为了方便运动员洗衣服,专门给每个房间配备了洗衣机。
王庆广到首都机场迎接世界乒乓球冠军邓亚萍。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供图
2003年,在全国人民共同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为备战第47届巴黎世乒赛,国家男女乒乓球队在正定基地封闭训练了97天。为确保队员安全,王庆广带领员工在院子里拉起了警戒线,标明严禁通行,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使这样,王庆广也不放心,一有时间就坐在大门口亲自检查进入工作人员。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
“每次中国残奥队到正定基地训练时,王主任都特别重视,他总是说‘人家也是为了国家荣誉而备战’,他一直要求基地的工作人员,对我们和健全人一视同仁。每一位到过基地的残疾人都感觉特别舒心,因为这里除了让我们感觉到温暖外,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觉到了平等。”提起王庆广,中国残疾人乒乓球队教练员李振东十分激动。
与国家队结缘,让正定见证了国球一次次历史性的胜利,也让基地的影响力逐渐远播,继而蜚声海外。
人生无悔为执着
“我从七八岁就开始跟着王老师学打球,后来参加工作也是和王老师在一起,是所有学生中留在他身边时间最长的一个,也是体会最深的一个。没有他就没有正定基地的今天,也没有我的今天。他对事业的执着、对国球的热爱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是我学习的楷模。”提起恩师,现任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主任的樊志玉非常感慨。
记者在采访樊志玉。实习记者 麻晨晨 摄
2009年,已经75岁高龄的王庆广从正定基地主任的职位上退下来,将接力棒交给了他的得意弟子樊志玉。身体虽然闲了,但他为乒乓球事业奉献终身的初心却没有动摇。每当基地遇到问题时,他总会第一时间提出自己的意见。
2017年,在他亲自参与和推动下,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改造升级工程开始施工,一期工程主要包括新建综合训练馆和中国乒乓球运动成就展览馆建设两个项目。
“展览馆搞得怎么样了?”“基地的工作都安排好了吗?”……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躺在病床上的王庆广依然牵挂着基地的工作。
2012年,国家乒乓球女二队在正定国家乒乓球基地集训时合影(前一中为王庆广)。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供图。
樊志玉告诉记者,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王庆广经常因神志不清而说呓语。“但他所有的话,都离不开乒乓球基地的建设。”
2018年6月17日18时,84岁的河北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创始人王庆广,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乒乓事业。
多年来,王庆广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工作者”“全国残疾人事业先进工作者”“河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这些荣誉,记录着他半个世纪的创业历程,更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奉献。
为基地鞠躬尽瘁,为国球奋斗终生,这就是一位共产党人一辈子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