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5日,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滑雪场,中外救援队员联合将受伤运动员抬离赛道,及时救治。 河北日报记者 耿 辉摄
河北省冰雪赛事医护保障人才总体稀缺
2019年12月22日,张家口市崇礼区密苑云顶乐园滑雪场,雪花飞舞中,2019-2020国际雪联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地技巧决赛鸣金,赛事医护保障团队首席医务官薛乾隆终于舒了一口气。
薛乾隆是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已有多次在国际雪联世界杯比赛上任首席医务官的经历。他说:“风雪天气更容易让U型场地技巧比赛的参赛者受伤。这次比赛运气不错,没出现重大伤病,运动员受伤最严重的也只是韧带撕裂。”
为确保参赛运动员的生命安全,几乎每一次正规冰雪赛事都离不开两类医护保障人员,即专业医护人员和比赛场馆的巡逻救护团队,他们堪称参赛健儿生命安全的“双保险”。
来自医院的专业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冰雪运动技能,还要能用英语与伤员交流。比赛中一旦有运动员受伤,他们就要在4分钟内赶到其身边。
场馆的巡逻救护团队也不可或缺,尤其是在雪场。密苑云顶乐园滑雪场巡逻救护队队员郑晓宇说,巡逻救护员也要第一时间赶到伤员身边,不仅要负责伤员包扎、转运,遇到专业医护人员不能及时赶到伤员身边时,还要担负起为身着厚厚比赛服装的伤员进行伤情初步诊断的责任。因而,他们如果仅仅是滑雪高手是远远不够的,也需要具备医护技能和英语交际能力。
密苑云顶乐园滑雪场巡逻救护队经理任万新回忆说,几年前的一场比赛中,一名运动员受伤昏迷,两名巡逻救护队队员第一时间赶到其身边,其中一个是新手,一个是老队员。新手按照工作流程对伤员进行初步诊断后,认为可能是颈椎受伤,准备对伤员颈部进行固定后转运救治。而老队员根据伤员受伤时的身体姿态判断,他可能还存在肋骨骨折,因此必须进行全身固定。
“后来送到救治场所,伤员果然还有肋部骨折。所以说,经验丰富的巡逻救护员也是运动员生命安全的‘守护神’。”任万新感慨。
薛乾隆介绍,一场国际雪联世界杯比赛往往需要4组专业医护人员保障,每组包括一名医务官、一名医生、两名护士;一般群众性比赛,至少也需要一组医护人员。
而在任万新的印象中,一场国际雪联世界杯比赛往往需要两组雪场巡逻救护团队保障,每组由8人组成;一般群众性比赛也需要正式组、预备组各一组,每组至少3-5人。
有研究显示,冰雪项目比赛中,滑雪运动员的受伤概率明显高于滑冰运动员,特别是单板滑雪障碍追逐等比赛运动员很容易受重伤。另外,滑雪赛事一般在距离城市较远的野外举行,而滑冰赛事往往在城市区内的场馆举行,所以医护团队的组织难度相对较低。不过,合格的滑冰赛事医护团队也应能熟练运用英语交流、熟悉滑冰运动损伤特点等技能。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北京冬奥组委、我省相关部门加大冬奥会滑雪比赛医疗保障人员培养力度,满足北京冬奥会的医疗保障需要应该不是问题。但面对日渐增多的各类冰雪赛事,医护保障人员总体稀缺。
《河北省冰雪活动蓝皮书(2018-2019)》显示,2018-2019雪季,我省共举办专业运动员参加的竞技性冰雪赛事80项,大众性冰雪赛事59项。
据此计算,仅2018-2019雪季,我省就大约有1000余人次专业医护人员参加了各类冰雪赛事的医疗保障工作。如果考虑到医护人员出勤率、众多赛事同期举办等因素,至少需要对等人数的专业医护人员,才能确保冰雪赛事医疗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根据有关规划,到今年底我省公共滑冰馆将达到200个,到2022年滑雪场将达80个,届时全省冰雪场馆所需巡逻救护员至少要达到2000多人。
相对于数量,冰雪场馆巡逻救护团队的质量更应提升。据了解,当前一名具有一定滑雪技能的青年只要与滑雪场签订工作合同,并在当地体育局备案,就可成为滑雪场巡逻救护团队的一员。尽管有关文件规定了不同规模滑雪场巡逻救护团队的人数配备比例,但因为各个滑雪场对巡逻救护团队重要性认识不同、人才培养能力不同,也没有可参照的标准,导致巡逻救护队队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赛时保障能力。
亟需建立规范有序的人才培养机制
冰雪赛道千万条,人身安全第一条。如何加快培养形成与场馆、赛事的数量和需求相匹配的冰雪赛事医护保障人才队伍?
省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鲍志伦表示,目前我省冰雪赛事专业医护人才培养还处在初级阶段,谁来培养、培养什么、如何培养等问题均未得到较好解决,亟需建立规范有序的冰雪赛事医护保障人才培养机制。
据了解,目前省内只有张家口学院一家高校在进行冰雪赛事专业医护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张家口学院冰雪学院院长董建明说,该校在护理、医学两个专业的近千名学生中,筛选出约10%,以社团性质培养学生的冰雪赛事专业医护技能。尽管明年才有第一批学生毕业,但目前已有3个滑雪场到学校“抢人”。
鲍志伦认为,能服务保障冰雪赛事的专业医护人员和巡逻救护员都属于复合型人才,尽管目前并没有任何一个学科或专业可直接培养,我省相关高校还是应该考虑到现实需求,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予以培养。
“交叉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在任何行业都是‘宝’,我省相关高校或许可以趁机探索出一条冰雪赛事医护保障人才的培养路径。比如,以应用型教学为抓手,进行冰雪赛事专业医护人才的课程体系建设;比如借助冰雪场馆数量优势,探索创新教学手段等。”鲍志伦说,让懂医的人学会滑雪滑冰,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而在任万新看来,高校培养出的冰雪赛事医护保障人才,只能算“毛坯”“半成品”,与一名合格的滑雪场巡逻救护员还相去甚远。“很多工作经验需要资深队员手把手地教。在这行,大学毕业顶多算是‘肄业’,让老队员带上一两年才能‘毕业’。”
河北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教研室主任庞善东则表示,相比人才培养,滑雪场巡逻救护员更需要的是正名。他说:“‘滑雪场巡逻救护员’目前还不是一个国家认定的正式职业,也没有相关机构颁发他们从业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培养监管基本上是空白。”
据了解,为规避在施救过程中可能引发法律纷争的救护资质问题,目前,滑雪场多要求巡逻救护员考取红十字会颁发的初级救护员证书后才能上岗,而一名合格巡逻救护员所需的医护技能要远高于这个证书所对应的水平。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每年都会认定一些新职业。鲍志伦认为,我国滑雪场数量已达700多个,滑雪场巡逻救护队队员应该说已经基本具备了成为新职业的条件。而一旦被认定为正式职业,包括行业规范、行业归属、资质认定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甚至可以对院校专业设置等一系列环节带来影响,有利于我省乃至我国的冰雪赛事医护保障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