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国际奥委会和东京奥组委联合宣布,推迟后的东京奥运会举办时间是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东京残奥会举办时间是2021年8月24日至9月5日。奥运会延期举办牵一发而动全身,奥运经济链条上的每一环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品牌赞助商、转播商,到器材供应商,乃至旅游公司等,都不得不重新开始规划相关业务。我省的奥运器材供应商受到哪些影响?如何应对?
专供器材生产供应计划被打乱
“为东京奥运会主赛场准备的器材已经在春节前基本完成,目前在按着东京奥组委的要求进行外观上的一些提升,本来计划在4月底前完成发货,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3月25日,记者联系到张孔杠铃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国时,他表示,正在联系东京奥组委,看看已发到东京的货该如何运回国,原本计划月底发的货又该如何安排。
张孔杠铃公司始建于1983年,是国家举重器材标准起草单位、国际举重联合会合作伙伴,相继为北京奥运会、新加坡青奥会、南京青奥会、里约奥运会提供过举重比赛器材,也是东京奥运会举重器材独家供应商。他们原本要为本届奥运会提供55套赛前训练器材和19套比赛器材,总价值六七百万元。这批货物中的二十多套赛前训练器材已在去年运抵日本,原计划剩余器材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发货,但是随着东京奥运会推迟,发货暂停,发出去的货还要通过一系列程序才能运回。“疫情期间物流费用上涨,运往日本的货物还要运回国内,无疑会增加一部分成本;另外,受东京奥运会推迟影响,按东京奥组委要求生产的货会推迟发货,不利于资金的迅速回流。但这些困难我们可以克服。”张志国表示。
同样在为发出去的货物烦恼的还有石家庄英利奥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该企业是第一次成为奥运会器材供应商,将为东京奥运会3×3篮球比赛场地供应塑胶地板。为此,石家庄英利奥公司在地板结构、原材料配比、排水防滑性能等方面对产品进行了升级改造。
“我们向东京奥运会供应的3×3篮球赛场地板在2月中旬发货,已经运抵东京。受奥运会推迟的影响,目前这批货物还要找到合适的储存地点。”石家庄英利奥公司品牌推广负责人李晓东表示,他们计划将已发过去的货在当地出售,等到东京奥运会举办前,重新生产供应相关产品。“我们的产品有6—8年的保质期,只要存储得当,质量不受影响。但是,我们还是争取为其提供最新的、质量最可靠的产品,毕竟这也是我们在奥运会上的首秀。”李晓东说。
同样面临发货暂停的还有河北天速地板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是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官方指定使用地胶供应商,是我国唯一一家连续三届奥运会的地胶供应商。“公司一直跟东京奥组委保持密切沟通,目前能做的是,按照自己的生产计划,先预备一部分。”该公司副总经理张玉虎介绍。
打造新增长点增强抗风险能力
事实上,奥运会上使用的器材数量对于奥运器材供应商来讲,只是全年销量中很小的一部分。与其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相比,相关企业更看中作为奥运会器材供应商的“金字招牌”。
“虽然东京奥运会推迟了,但是作为东京奥运会的器材供应商,我们能享受到的一些供应商权益仍是可以兑现的,比如对奥运会供应商称号、会标等的合理使用,这无疑为我们进行产品宣传赢得了更多利好因素。目前,我们在国外的销量仅占总销量的10%左右,希望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能够获得更多国际市场份额。”李晓东表示。
东京奥运会延期带来的奥运训练周期延长,也为奥运器材供应商扩大销售带来了新的机遇。
最近几天,张孔杠铃公司就接到了来自哈萨克斯坦举重协会新追加的订单。这次合作一波三折:哈萨克斯坦举重协会原本订购了用于亚洲举重锦标赛的器材,春节前双方已经谈好,就等春节后签订合同、打款发货。谁知受疫情影响,中哈边境口岸关闭,货发不过去,对方又急需,就取消了订单。但是随着东京奥运会延期,哈萨克斯坦举重协会将准备用于比赛的器材换成了备战奥运会的训练器材,数量上较之前还有增加。
“一般到了奥运年的四五月份就不会有像这样的新订单了。今年,预计随着东京奥运会推迟以及疫情形势逐渐好转等,后期我们的国际订单或许会进一步增加。所以,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生产备货。”张志国表示,截至目前,企业的产能已经恢复了百分之八九十。
虽然有舍有得,但毕竟谁也不想看到奥运会推迟举办的事情重演。经此一“劫”,我省奥运会器材供应商也在反思:如何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呢?
“目前的产品以赛事专用为主,结构还是单一。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正在考虑延伸自身技术优势,研发生产哑铃等居家健身器材,丰富产品种类。”张志国介绍说,这次疫情也让他们看到了线上教育市场的潜力。公司将联系一些设计公司和知名教练,进行线上举重培训类软件和课程的开发。
产品类型单一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也是张玉虎当前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他表示:“原来我们主要做的是专业赛事用地胶,相比普通产品价位偏高。今后,我们也要通过技术革新,研发推出适合全民健身需要的产品,培育新的增长点。”
有专家表示,疫情是把双刃剑,虽然东京奥运会延期举办给奥运会器材供应商造成了一定困难,但也为其转型升级带来了契机。相关企业在维护好“金字招牌”的同时,不妨苦练内功、强身健体,进一步增强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为持续做大做强积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