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育频道 > 冬奥进行时 > 最新资讯

约大牌丨《盛会华章》之张艺谋:为国争光的时候到了

来源: 新华社  
2022-03-19 10:28:24
分享:

  从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回眸1990年中国首次举办亚运会,2008年首次举办奥运会。30多年来举国奋进的体育征途,见证了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纪录片中,许多受访嘉宾都谈到了这三大赛事对他们、对中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从今天开始,我们陆续推出纪录片嘉宾访谈,包括“双奥”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1990年北京亚组委秘书长、2000年北京奥申委秘书长万嗣铨,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2008年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中国香港奥委会会长、国际奥委会名誉委员霍震霆,体操奥运冠军、李宁品牌创始人李宁,原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主任马国力等。希望从他们的个人记忆中,唤起大家的集体记忆。

  从跨入千禧之年开始执导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宣传片,到如今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双奥”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的职业生涯与奥运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艺谋说,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奥运会和冬奥会开闭幕式远比电影更重要,因为电影有时候是从个人情感出发,而奥运的背后则是整个国家和人民,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意义完全不同,那种感觉更像是为国争光。

  以下是张艺谋采访实录(采访时间: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对于上世纪90年代,您有何印象?

  张艺谋答(以下简称“答”):那个时候改革开放,我们电影刚刚起步,我刚刚开始拍两三部电影,那时候正忙呢,意气风发的。我觉得全国人民都意气风发,在奔向一个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印象最深的就是1990年亚运会,还有《亚洲雄风》那首歌,第一次举办那么大型的、国际化的运动会,所以当时感觉还是很振奋。

  图为1990年9月22日,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新华社记者 何惠飞 摄

  那时候,在很多歌曲、很多歌词里,常常会强调“我们打开一扇窗,我们推开两扇门”,打开窗户让全世界看,欢迎客人来我们家沟通交流。那种感觉在那个时代很强烈。

  问:北京最终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时,您当时在哪?

  答:我在申奥现场莫斯科,印象很深的就是在电梯上,有人跟申奥团队的刘敬民(时任北京市)副市长说,昨天晚上北京沸腾了,彻夜不眠,全都是鞭炮声、喇叭声。因为咱那时候也没有看到电视,就在那听,当时就在想是什么样子。后来回来以后,看到了很多当时的情景,真的是一个不眠之夜。觉得那应该叫百年圆梦,奥运百年终于到了中国。

  问: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当天,您在做什么?

  答:我最后在“鸟巢”做了一次巡视,其实那时候已经不需要我了,我们就像一个精密机器,那时候已经全部进入了自己设定的流程。印象最深的是上万名演职人员在那里等,在“鸟巢”的环道上,一层、二层、三层,你走过去,上万人在等,那种心情好像是一种磁场似的,你从来没有经历过那样一种感觉,就是一种等待的磁场。

  图为2008年8月8日,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点燃主火炬。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问: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如何确定最终点火方案?

  答:那时候征集了很多点火方案,我记得全民征集、全国征集,他们给我办公室里搁了几大麻袋收集来的方案。我就整理拆开看,成千上万条点火方案,全民热情很高。后来我们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竞技状态的点火,利用“鸟巢”的“碗边”,400米的一个环绕,很像一个跑道。李宁离地60米在上头“飞”,更快、更高、更强,做一个奔跑者。他代表着中国人的一个形象,大步奔向未来。他身后是传递火炬的画卷,画卷环环打开,像夸父逐日一样,在飞奔着追逐光明。

  问:2008年奥运会之后,您感受到什么变化?

  答:我印象很深的是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我出国在机场。我一般很低调,就躲在一个角落。这时一个华人,大约四五十岁的一个女同志,她肯定认出了我,就冲着我过来了,我还有点躲,怕又要让我签名照相。结果她走到距离我两三米的时候,站住了。

  她说,张导我不照相,也不签字,我只是跟你讲一个事情。她和她先生在国外一个小区定居,住了十几、二十年,没有人跟他们有什么交往,大家各过各的。但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之后的第二天早上,当她推开门,门口全放满了花,是这个小区居民在门口放的花。她瞬间就感动得崩溃了,接着她去超市等地方,所有人都跟他们打招呼,说昨天晚上的开幕式太好了,中国人太了不起了。她说,今天跟你讲这件事情,只是想向你鞠一躬。

  2008年8月8日晚,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这是开幕式上的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 徐家军 摄

  从那个瞬间,你会感觉到,你是在为国争光。你会觉得你的工作,或者所有团队,大家所有的努力,换得世界人民对中国人的这种尊重、这种喜爱。直到今天,好像在国际网站上的排名,我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始终是第一,这是全体中国人的光荣。如今,作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其实我更加感觉到要为国争光。就是这句常说的话,在你身上其实担子很重。

  问:您觉得2022年冬奥会与2008年奥运会的时代背景有何不同?

  答:跟2008年不太一样的是,当时我们是第一次展示自己,在一个非常好的舞台,是一个机会,对我们来说,2008年有相当多的篇幅要展示我们5000年的文化,展示我们的文明,展示我们的历史和走过的道路。

  现在不一样了,我觉得现在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中国人的形象,国家地位的提升,方方面面都跟过去完全不同了。文化的自信,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脱贫之后人民的精神面貌等等。所有这些都跟以前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要跟大家一起共享这美好时刻,传递更多关于人类的共同理念。不仅仅是我们自己,而是大家在一起,体现“更团结”,所以这是一个新的方向。

  问: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您最想表现什么?

  答:人永远是重点,人的精神、人的内心、人的情感、人的希望,永远是重点。但是这要通过艺术的方式、表演的方式、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既要简约,又要直达。

  比如,在以往的冬奥会开幕式中,一般都是童声合唱团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会歌。通常,我们也会指定一支童声合唱团。但我想,中国脱贫致富了,我们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事情,怎么能体现我们国家这样一个新变化?突然,就想到用大山里的孩子,用农村的孩子,请他们站在冬奥舞台上放声歌唱,用的是希腊语,来为奥林匹克精神歌唱。这就是新时代我们国家的变化之一。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马兰花儿童合唱团”用希腊语在开幕式上歌唱。新华社记者 曹灿 摄

  冬奥会开幕式有一个热场环节,大约三四十分钟。我想到中国广场舞世界第一,你到任何一个城市,都能看到人民生活幸福了,之后才去跳舞唱歌。于是我们决定邀请老百姓在“鸟巢”跳广场舞,没有一个专业演员,而且没有统一服装。我觉得就是人民参与盛大的节日,在过年的氛围下,把这种东西传递给全世界看。

  问:本届开幕式最打动您的是什么?

  答:最打动我的环节应该是主题歌《雪花》的演唱。大概800名孩子拿着“和平鸽”,在场地上嬉戏玩耍,是一个自由快乐的状态。孩子们脚底下,通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智能AR捕捉系统,永远是实时互动出现的闪亮的雪花,这歌唱的也是一朵雪花。中心区,我们主火炬雪花台也出来,我觉得那一刻你会很感动。

  这个瞬间其实很可贵,也许我们2008年还不敢这样做。当我们有很多寄托和期望的时候,我们通常是不敢这样放松的。而这次,我们不演、不编排、不排队,没有整齐划一,不做那样的表演感,而是任由孩子们展现自由的状态。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用这种看似无形的方式去呈现,是非常温暖的瞬间。

  这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雪花”环节(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问:您如何比较执导奥运会、冬奥会开闭幕式和拍电影?

  答:其实是没有可比性的,在我一生的创作中,奥运会和冬奥会开闭幕式大大地重于电影。因为首先没有一个导演能有这样的机会,两次执导开闭幕式,一次夏奥会,一次冬奥会。其次,电影有时候是你个人喜欢这个故事,就把它拍了,有时候是从个人情感有感而发的。而奥运会不是,从做这件事情的第一秒开始,你就知道你的后边是国家、是全体中国人民,你有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代表的不是个人,所以意义完全不同。

  问:您认为从1990年亚运会到2008年奥运会,再到2022年冬奥会,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日新月异。改革开放也就仅仅40多年,是多么巨大的变化。我们现在经常跟年轻人讲,当年是什么样子,(20世纪)70年代什么样子,80年代什么样子,90年代什么样子,这是巨大的变化。这个速度和发展成果,我觉得在全世界是无法复制出来的。

  这是2月4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拍摄的“构建一朵雪花”环节。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问:您觉得举办奥运会和冬奥会意义何在?

  答:通过这样的大型国际活动,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是我们软实力的一个表现,是中国人自信的一个表达,可以极大增强人民的凝聚力、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在疫情期间,当世界格局有了新的变化,冬奥会所展现出来的中国人的自信、自豪,中国人的爱,中国人对世界人民的情感,更团结,我们的一种伟大的理念、价值观等等许多东西。通过举办冬奥会,通过开闭幕式能把这些表现出来,用艺术的、感情的、潜移默化的方式,让人们看到中国人真正的内心,我觉得当然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关键词:冬奥,导演,张艺谋责任编辑:段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