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中国举重队结束了在东京奥运会的所有比赛。汪周雨以抓举120公斤,挺举150公斤,总成绩270公斤获得女子举重87公斤级冠军;随后,李雯雯以抓举140公斤,挺举180公斤,总成绩320公斤获得女子举重87公斤以上级冠军。
斩获7金1银,这是中国举重队奥运会参赛历史的最佳战绩。
2018年国际举联更改级别,国家队队员被迫调整级别;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封闭集训;东京奥运会延期,缺少国际比赛,太多的不确定性让举重队的奥运备战困难重重。
“面对挑战,中国举重队提前谋划,积极应对。” 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主任、中国举重协会主席周进强表示:“通过趣味体能运动会、队内测试和比赛、各地转训等多种方式来激发队员状态。这张漂亮的成绩单是对5年备战的最好回报,更体现了整个团队的力量。”
侯志慧6次试举全部成功,拿下“稳定的金牌”;李发彬用“金鸡独立”的动作点燃激情;谌利军加重12公斤实现反超;石智勇在赛场展现实力;廖秋云突破训练成绩;37岁的吕小军用坚持铸就传奇;汪周雨跨过提升级别的挑战;“00后”选手李雯雯自信满满,实力超群。
赛场上绽放的是运动员,托举起他们的是整个团队。东京奥运周期,中国举重队构建了立体的科研保障体系,从体能、康复、营养补充、技术分析、心理训练、信息保障等多个层面强化训练。
吕小军能长久地保持好状态,与科研团队全方位的支持密不可分。“我们在恢复、监测方面与教练员密切配合,确保吕小军练得动、恢复得了。”中国举重队科医团队负责人李清正说。
2018年国际举联调整参赛级别,2019年2月,汪周雨开始从76公斤升级到87公斤,每天5顿饭的营养补充,再加上扎实的训练计划,“不是吃上去,而是练上去了。”汪周雨感慨,坚持体能训练,让她的腿部力量和心肺功能有了明显提升,“只有练扎实,练稳定,才能在赛场上展现自己的实力。”
谌利军在2020年10月肌腱断裂,手术之后医疗、康复和训练三管齐下,他的恢复速度远超预期,谌利军在2021年4月的亚锦赛上夺得冠军,在东京奥运会上更有充足的底气。
以稳为主,以我为主,这是中国举重队在这个周期确立的比赛原则。“思维方式的改变让我们更加看重比赛的成功率。”周进强说,“训练紧扣严精细实,预案做足做细,通过平衡好训练和比赛、开把和加重、抓举和挺举的关系,我们在比赛中能够更加冷静和自如。”(来源:人民日报)